軟件開發面臨著快速交付的壓力,一些企業開始嘗試實踐敏捷開發方法,有些測試人員開始接觸探索性測試,以適應于敏捷開發過程。什么是探索性測試?它能夠給測試工作帶來哪些好處?通常在開始實踐探索性測試又易于陷入哪種誤區?本文將帶你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探索性測試不是具體的某種測試技術或測試方法,而是一種測試風格或測試思維,它貌似即興的漫游測試,但是又有著本質的不同。探索性測試是有目的的漫游測試,即帶著使命在某個空間中漫游,但沒有預先確定的路線,探索包括對產品與技術的深入研究和基于成果的應用實踐。換句話講,在探索性測試思維中,沒有把測試用例的設計和執行完全分離開,而是強調了兩者在一定程度上的并行,二者相輔相成,測試用例設計指導測試執行,同時基于對測試執行結果的分析同時要改進和補充測試用例的設計。
先來看一下探索性測試產生的由來,即測試工作中的哪些問題導致了人們最終提供并實踐了探索性測試。很多企業軟件測試工作都面臨類似這樣的問題:測試人員嚴格地按照測試過程,進行測試用例設計、測試用例的評審,測試執行時又百分百地全覆蓋,可是產品到了用戶那里依然問題不少。要尋找“罪魁禍首”,好像大家都很無辜,測試用例設計人員說了,我可是按照測試策略和計劃要求對各測試項進行了設計,并且還經過了專家的有效評審;測試執行人員更是理直氣壯,所有測試用例都執行了,而且有完整的測試記錄和測試報告。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傳統的測試思維其實是建立在一種假設上,即在測試執行前是可以設計出全面的、無誤測試用例,自然按照這樣的用例執行完測試是可以放心地把產品交給客戶。然而,這樣的假設真的成立嗎?非也。正是大量的測試實踐告訴我們,在沒有執行測試前,通常這時也沒有看到實際的產品是什么樣子,僅僅根據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很難設計出全面、有效的用例,如果測試執行過程中,不對測試用例進行動態的調整,僅僅以跑完之前所設計的用例作為測試執行的目標,產品的質量根本無法保證。因此,有人提出了探索性測試的思維,這種思維是建立在另一種假設之上,即我們無法在一開始就設計出完美的測試用例,在測試執行過程中,隨著測試人員在測試執行過程中對產品不斷深入理解,而不斷地調整或重新設計測試用例,從而更加有效地發現產品缺陷,保證產品質量。
不少測試人員在剛開始接觸了探索性測試之后興奮不已,認為終于可以擺脫了測試相關的各種文檔編寫之苦了。這種想法正是很多人對探索性測試認識上的普遍誤區,探索性測試不是即興測試(ad hoc testing),更不是給你混亂的測試工作過程起一個好聽的名字。首先,探索性測試同樣需要一份經過精心設計的測試策略和測試計劃,測試策略告訴我們測試的目標在哪里,哪些是測試的重點,準備應用哪些測試的方法和工具,等等;測試計劃為后續工作有效的組織提供輸入,也是不可少的。那么測試用例文檔就不必寫了吧?非也,測試用例文檔一點都不少,只不過寫的過程有所不同。傳統的風格下,測試用例一蹴而就,后面改動很小,而采用探索性測試思維,測試用例編寫與測試執行交疊在一起。首先在測試沒有執行前,要根據當前對產品的認識設計出部分用例,這時不要嘗試設計出所有的用例,因為由于當前對產品認識不夠,你所設計的很多用例有可能到執行時沒有絲毫用途,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在測試執行過程,要不斷地對測試結果進行思考和總結,加深對產品的應用和操作場景的理解,再設計用例以發現之前用例無法發現的問題?;蛟S你還是在糾結為何要把測試用例寫出來,難道不寫不可以嗎?可以,但是承擔不寫的代價。眾所周知,同一個測試點要被多次重復測試的,如回歸測試會導致重復測試,版本升級后也會導致大量的重復測試,如果測試用例沒有文檔化,如何保證下次測試時不遺漏?如何保證測試人員變換后仍然執行了你在頭腦中所設計用例?
探索性測試是一種新生的測試思維,在不誤用和濫用探索性測試的前提下,在某些情況下它不失為更合適的一種工作風格,它消除了過去“官僚式”的作為,下達命令(設計測試用例),然后執行,而是給測試執行人員更大的權力,當然能力要求也更高,并且把過去枯燥被動的執行測試活動變成了有趣的、充滿創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