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捷咨詢 郭富才
vivo是步步高電子工業公司旗下的步步高通信科技公司創立的手機品牌。2008年后,步步高通信科技公司注冊了vivo。剛開始時叫步步高vivo,后來逐步去掉步步高的名字。2012年,步步高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維沃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步步高通信科技公司是在2004年5月開始開發手機的,在06年開始更名為步步高音樂手機。
2004年5月上市的第一款機型是凌銳LR007。在當時手機市場上,國內外手機品牌已經如日中天,國外品牌如,索尼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國產品牌如波導(手機中的戰斗機)、夏新(會跳舞的手機)、科健、康佳、TCL、首信、熊貓等。
一個后來進入者,如何一步步成為中國手機前三品牌(華為、OPPO、VIVO),如何從2008年銷售收入20多億到2017年銷售收入過1000億的企業,人們不禁想問:個中秘訣是什么?
?
我,郭富才,作為一名漢捷咨詢公司資深顧問,作為IPD(集成產品開發)咨詢項目經理,持續為VIVO做了三期研發管理咨詢,直至現在還保持每年到VIVO公司進行交流溝通:
第一期時間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第一期咨詢范圍:產品路標規劃、技術路標規劃、公司組織結構、公司業務決策、公司技術評審、技術開發管理、新產品開發管理。
第二期咨詢時間為2009年8月至2009年12月。第二期咨詢范圍:新產品立項管理,軟件、硬件、結構開發子流程,產品測試子流程,技術風險管理體系,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第三期時間2011年3月23日至04月30日。第三期咨詢范圍:IPD變革管理成熟度(TPM)評估。
在本篇文章中,不談他們花巨資的營銷廣告,也不談他們持續引入管理咨詢項目,也不談他們的管理科學化的手段和工具,我只談一下在持續為他們做咨詢時的深切感受,談一下VIVO這家企業的軟實力。
?
VIVO的價值觀,重要的是“本分”,本分做人,本分做事,在公司內部本分,對消費者本分,對價值鏈的上下游(渠道、供應商);講究因果報應,過程是因,結果自然而出,所以過程中本分做人、做事,自然有好結果。
如果把一個個的管理要素比作一個木桶,VIVO公司認為:文化價值觀是木桶的底板。
VIVO公司認為:戰略可以使一個企業“做得好”,但企業文化才能讓一個企業“做得久”,任何一家百年老店,無一例外不是一個文化的傳承和文化的成功,文化在這里起著根本性的作用。
VIVO的目標只有一個:如何把企業做得更健康,更長久。
?
2008年8月份,漢捷咨詢團隊在VIVO進行調研時,VIVO員工對公司的“本分”文化價值觀非常認同,在訪談過程中,顧問的原始記錄如下:
特別認可公司“誠信本分”的文化、“消費者導向,持續學習”的價值觀。公司愿景:做更健康、更長久的世界一流企業。
?“可以對公司不對的地方直接說,不用擔心說了有什么不好的后果。特別認可公司的文化,誠信、本分。
員工也特別穩定,因為員工想要的不是一只金蛋,而是一支能下蛋的雞,公司滿足了員工的愿望。公司越來越民主,大家可以商量辦一些事情,制度也越來越正規。
?
作為一個顧問,我站在獨立的一方,談一談我對VIVO公司的感受,這些感受,但愿對其它企業有些啟發。
第一是,最直觀的感受是,VIVO的員工的心態是海綿心態,他們虛心、深入地汲取顧問的觀點,這正如顧問給三一重工咨詢培訓時的發現是一致的(三一培訓銘牌上印有:海綿心態吸收老師觀點)。而不是像有些企業:在咨詢過程中像是審判顧問一樣,對顧問的觀念總是持質疑和懷疑態度(如果真的懷疑顧問能力,就在挑選供應商過程中解決,而不是選擇了供應商后再懷疑);
第二點是,他們的本分文化在咨詢過程中也是充分表現出來:咨詢項目是分期付款的,VIVO當時的培訓主管東亮負責按合同分期付款。在咨詢前期,他曾經告訴顧問:郭老師,如果評審認可后,我沒有按合同規定在5天內把款付給你們,領導知道了會批評我的。因為在我們公司,如果沒有按合同及時付款是不符合公司“本分”的文化價值觀的。這個做事方式,不像有些企業付款是每月固定付款日期,甚至到了每月的固定付款日期還能再找理由說出納請假了,不在公司,等下一個付款期了;或者也見過一家企業說:我們上月沒有做付款計劃,只有等下個月付款了,而不是按合同要求。在我十多年的咨詢過程中,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兩家企業,但它們的日子并不好過,其中一家企業已經死掉了。
第三點是,他們做事,整體感覺是“靜水流深”,表現在咨詢項目期間,由于引入咨詢模塊內容較多,共同設計周期長,因此VIVO咨詢團隊成員在長達近一年的時間里,就是深入理解、學習IPD體系,而不是像有些企業,學了一半就開始浮躁了,說顧問只是紙上談兵、沒有真刀實槍地干活,從上到下都要焦急試點運行,好像不能立即運行,擔心顧問給的是一堆廢紙。
第四點,在咨詢過程中,VIVO的需求是:希望顧問把原汁原味的IPD介紹給公司,因為他們認為他們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業務,顧問最了解IPD,顧問只要把IPD介紹清楚、透徹,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業務情況做出轉化,然后讓顧問評審他們轉化的成果,然后去試點執行。這個咨詢過程類似華為公司引入IPD時任總的要求:和顧問一起共同設計、僵化執行、執行過程中優化、然后用IT系統固化。并不像有些企業,一而再、再而三要求顧問:一定要吻合我們公司的實際運作情況,甚至是顧問和企業一起共同設計完成,運行時遇到一點問題,就指責說不適合公司實際情況,甚至有的公司把顧問當作學生來指導設計管理體系。
第五點,給顧問最深的感受是,在咨詢過程中后期,很聽從顧問的建議,VIVO立即成立了IPD體系推進部,由咨詢項目經理周偉新擔任推進部部長。不是像有些企業,顧問建議成立推進部,公司感覺浪費資源,所以就會導致顧問一撤走,這些咨詢的管理體系就僵死在那里,再過幾年又不適合了,就慢慢成為一堆廢紙了。
第六點,在IPD咨詢項目之決策評審培訓中,公司總經理沈煒參與了培訓,當講到決策組織管理、決策評審點設置、決策評審要素時,突然下面有一位學員問到:郭老師,我想問一下,按照你這個方法,我們公司的手機應該進入什么細分市場、或者不進入什么細分市場,我們產品如何定位?你來幫我們判斷一下好嗎?話音剛落,還沒有等顧問開口,公司總經理沈煒說:我們應該知道顧問能給我們帶來什么,不能做什么,管理顧問能提供的是一套管理方法,而不是替我們進行業務決策!一個何等清醒的大腦!!
第七點,為了貫徹消費者導向,而不是領導導向,在VIVO公司,不直接叫職務名稱,如不能叫段總,員工會稱呼段永平為“老段”,沈煒沒有給自己在公司定義名字,員工就直接叫沈煒。這個現象是顧問在一次評審會上發現的:一個小女孩,在會上說“小周(這個小周是VIVO的硬件總監周錫明),你說的這個不對”,當時評審會后顧問就疑問,一個小女孩,怎么在正式的會議上直呼一個總監的小名,后來周錫明總監笑著解釋說:這是公司的規定,每個員工到公司后都要給自己起個名字,以后員工就直呼這個名字。
一個企業的成功,不僅僅是廠房的高大,不僅僅是機器設備的高端,也不僅僅是管理科學的方法,文化價值觀是一個企業的軟實力。成功的企業都是類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