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產品研發過程中都會按一個流程來進行其工作,IPD作為一個完整的、可操作的產品開發模式,把產品開發的過程分為:概念、計劃、開發、驗證和發布五個階段,對每個階段我們都能梳理出其相應的流程,以下就流程的一些概念的關系作簡單的說明。
活動與角色:
活動是流程的最基本單位,但如何定義活動,關系到流程的層次。也就是說層次越高的流程,其中的活動包含內容越多,甚至可以進一步細化,使之成為流程。而在最低層次的流程中,活動甚至可以代表動作。一般認為活動是由單個角色(人或團體、部門)完成的,它不需要進行其它活動的轉換。
角色是活動的執行者,作為流程四個組成要素之一的角色,看似簡單,但它與活動存在復雜的關系,傳統流程設計和優化以活動為中心,關心的是活動轉換的合理性,通過調整活動的物理關系和邏輯關系,使企業中各種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然而企業的環境已發生巨大的變化,管理活動的執行者,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系對流程的產出具有重要的意義。角色已不單單是參與人或部門,它是根據參與者的技能、能力等要素,對參與者的分組,一個參與者可能擔任多種角色。
流程與部門:
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受約于社會分工合作的發展,在產業鏈上的分工產生了企業,而企業內部的分工產生了部門。由此可見部門的出現源于企業按職能劃分活動的意圖,體現的是一種分工的思想。而分工過度導致的是部門之間的隔絕和各自為政,破壞了企業中的“合作”。企業活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導致企業整體運行效率下降。
而流程恰恰是要求通過一組活動的形成產出,關注的是每一個結果和如何實現結果。因此流程的運行往往要涉及多個部門的合作,形成跨部門的活動轉移。
流程與制度:
明確的了流程與部門的關系,也就比較容易理解流程與制度的關系了。制度在于保證同一類活動執行的規范性,和部門在其中的職責。從這一點說,制度和部門密切相關。往往是不同部門制定與各自活動相關的制度。而流程可以看作是確保活動的協調配合。簡單的來說,制度是讓人“正確地做事”,流程是讓人“作正確的事”。
流程優化與再造:
流程優化有各種定義,一般的理解為流程優化是通過對現有流程中非增值環節的剔除和活動關系的調整,提高流程的運行效率和產出質量的一種管理改進活動。可見優化是以現狀流程為基礎的升級工程。而流程再造是“徹底分析流程,并予以重新設計,在各項指標上實現突破性進展”。后者對許多現有流程進行去除,或將某些長期存在的流程徹底推翻,這種方式對企業的影響遠遠大于優化,雖然再造的效果更明顯,但失敗的風險也很大。
流程優化中的一些問題:
流程優化不能很好地推行,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層沒有危機意識,習慣按部就班的工作狀態,對變革缺少動力;高層缺少變革的決心,為保持隊伍穩定不愿對組織進行大的調整;或對優化之后的工作認識不足,無暇顧及流程的管理和持續優化工作;還有重要的原因,即沒有組成對企業流程管理負責的部門,流程優化問題無專人過問。
為實現流程優化,必須針對上述問題加以解決,此外利用IT工具將流程電子化,也是固化流程以及流程優化成果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