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天才網友吟詩一首:遛狗不見狗,狗繩提在手,見繩不見手,狗叫我才走。這是網友對最近全國上下十面霾伏的無耐調侃??墒强傆幸恍┚邆渲缧侣劼摬ヒ粯拥臉酚^精神的人們總是試圖從事物的正面去看,比如《環球時報》提出:“霧霾會讓導彈打不準 有利于軍事防守”,真是正能量??!
《環球時報》激勵了我,我也要努力地挖掘霧霾的價值,終于以研發管理顧問的眼光我發現了,霧霾雖阻礙了生理視野,卻有利于提升思想視野,幫助我們看清企業管理中的產品質量問題,因為霧霾和產品質量問題同出一轍,下面一一比較。
一、風今天把霧霾吹走了,明天還會來——被動地解決產品缺陷,永遠解決不完
有位北京市民,一天遇到了一個會魔法的女巫可以幫他實現一個愿望。
他說:“請求你讓北京的霧霾永遠地消失吧!”
女巫無耐地回答:“喂人民服霧的宗旨不能變,你還是換一個愿望吧。”
“那么能不能每天都刮風?”
的確,只要北京一刮風,霧霾頓時減輕,暫不提霧霾吹到哪里去了。然而,沒有人會指望風能夠解決北京的霧霾問題,因為沒有那么一位女巫會讓北京每天都刮風??墒?,很多卻一直以刮風的方式在解決產品質量問題:公司上下很重視產品質量,通常會成立一個質量部專門推動產品質量問題的解決,只要客戶提出質量問題,都記錄、跟蹤、討論和解決。結果卻發現,產品的問題永遠解決不完,客戶的質量投訴從來沒有得到緩解。
問題在哪里?這些企業都犯了幼稚的錯誤,一直努力在做著把霧霾吹走的事情,從來沒有停下來想一想產生霧霾的原因在哪里,如何根除它。
二、霧霾,做飯惹的禍?——讓數據說話更可靠
面對魂牽夢繞、不離不棄的霧霾,終于領導給出了最能代表官方水平的答案:“中國人的烹飪對PM2.5的貢獻也還是不小的”,看來以后市民做飯也應該實行單雙號制了!但是,就算大家都不做飯了霧霾會消失嗎?面對霧霾問題的解決,有人說應該這樣,有人說應該那樣,問題是我們找到霧霾的主要原因了嗎?誰說的原因又是對的呢?其實,讓數據說話是更可靠的、更有說服力的。
從圖1左圖數據可以看到,北京的霧霾主要還是北京自身造成的,因此就先別找河北、內蒙古的原因了。在想深入理解問題,就需要進一步數據分解,見圖1右圖,北京霧霾的四大貢獻就清楚了:機動車、燒煤、建筑和工業噴涂??吹竭@些數據,需不需要單雙號開灶一目了然,如何解決霧霾問題也有方向。
同理,企業是否對產品質量問題進行了分類和統計分析呢?看看都是什么類別問題,各自占的比例又是多少,如此,才有可能找到產品研發和生產中的根源問題,進而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
三、誰對霧霾負主要責任?環保部?——質量部不是質量第一責任人
究竟誰對霧霾負責?環保部門自然難咎其職,然而想想看,如果您是某地方環保局的局長是否就可以治理好霧霾了?恐怕這只是一廂情愿,試想想看,各地政府都在GDP的考核指揮棒下不惜污染環境來發展經濟撈政績,而環保局可是要靠地方政府撥款生活的,因此,環保局即使有意愿、有決心也很難作為,導致環保法在不合理的政府組織結構和片面的績效考核機制下形同虛設。
企業的質量問題和霧霾問題有著驚人的相似,很多企業為了加強質量管理,成立了質量部,終于質量問題就有了歸屬部門,即質量部,并幻想著只要質量部運作好了質量問題就不會再頻頻發生了。然而問題并沒有多少緩解,卻多出了一個尷尬的部門,產品的質量問題不是質量部設計出來的,當出了問題質量部也只起到協調和推動問題解決的角色,解鈴當然還要靠系鈴人。往往質量部背著質量的考核指標,而研發項目自然要背負著重要的進度考核指標,結果有趣的問題就發生了:如同政府無視環保而追求GDP一樣,研發人員為了追求進度也顧不上質量了,如果質量部沒有權力去要求項目在前期的設計過程按規范流程來執行,面對質量問題質量部也無能為力,結果是質量部與研發部沖突不斷,問題依然還是問題。或許開發也有開發流程,但形同虛設。
如何解決問題?設立了環保部和質量部都是沒問題的,問題是環保部和質量部的定位要準確,應該讓制造問題的部門承擔問題的第一責任主體,而環保部、質量部要獨立于被監管的部門并賦予其權力要求被監管部門遵守相關法律或制度。有專家說,把環境考核作為政府的唯一考核項,霧霾兩年就可以解決,此話很有道理,當然不從可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是體制造成了問題,最終要改變體制才能徹底解決問題。把研發人員作為質量的第一責任主體,并且是重要的績效考核項,而質量管理人員通過嚴格的過程把關,讓質量問題不流到后期,對質量部的主要考核項是研發過程的符合度。
四、最后不得不談一下“兩桶油”——通過優化制度消除質量問題的主要根源
從圖1可以看到機動車對霧霾的貢獻比例很大,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并非中國機動車密度比其它國家大,而是我們的汽油質量極差,如我國汽油含硫量是日本的15倍,即我國的1輛汽車排出的有害物質抵得上日本的15汽車排出的有害物質。因此,此時環保部該做的是優化的燃油質量標準,并且監督“兩桶油”嚴格執行。
同理,如果發現產品的質量問題主要是原材料問題,那么質量部就應該協同工程師和采購人員,制定或優化原材料的選擇、供應商的選擇過程和標準,以及原材料的質量把關標準。當完善了制度并且有效執行了,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