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團隊之八:如何進行計劃管理——以華為公司為例

發布日期:
2018-05-04

瀏覽次數:

制定計劃所花費的分分秒秒可以為執行計劃節省三到四倍的時間。

????? ????????????????? ??????????? ????????????????????????? ——杜邦公司總裁 克勞福德?格林沃特

在和某知名企業做咨詢時候,企業的老總向我感慨業務流程咨詢完成后,最大感覺是公司人力資源素質跟不上企業的發展。這是正常的,企業的流程、制度、文化、人力資源是組成企業這個木桶的四個木板,當企業業務流程這個短板補起來后,人員的能力就成了短板。

這個企業的老總抱怨他們現在的經理層又忙又沒有績效,像無頭蒼蠅。譬如為了滿足3月份的項目,全部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到3月份的備料,全部資源撲在這個事情上,而四、五月份的事情卻連管都顧不上管,結果到了四月份又忙的不可開交。同樣的惡性循環。難怪像蒼蠅。

這個公司經理層的主要問題在于缺乏規劃能力,永遠關注眼前的事情,結果越來越忙。因為沒有時間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結果把所有的事情變得又重要又緊急。自己做的累,下屬做的更累。

根據漢捷張翱翔多年的咨詢經驗:這在中國企業的管理中是比較常見的,經理人還是作為獨立貢獻者,不懂得如何規劃工作,如何分配任務,如何帶領團隊達成目標。

作為經理人的第一要務就是要制定計劃,這也是管理的首要職能之一,可惜很多管理者不懂這個道理,還停留在計劃不如變化快,哪有時間做規劃老的思維模式里。如同他們的生活一樣,他們忙的沒有時間鍛煉身體,但卻有時間去醫院,不是很諷刺嗎?

我想這也許就是我在講授《從技術到管理》,給大家分享“面對千頭萬緒的任務,如何理清工作思路”的案例時,大家很有感觸的原因之一吧。做好規劃很重要,但這不是全部。沒有經驗的經理人以為做好規劃就萬事大吉了,員工會自動把工作完成,但事實往往會讓你失望。我在企業做咨詢的過程中發現,這樣理想的管理者總是很多。

郭士納說過:員工不會做你期望的事情,而是做你檢查的事情。規劃只是開始不是結束,只有經驗老道的經理人才明白這個道理。檢查的目的是為了反饋,反饋的目的是為了糾偏,糾偏的目的是為了達成目標。沒有目標的反饋和沒有反饋的目標一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每個管理者都應該反省如下問題:你在制定計劃時有無考慮到變化的要素?你制定的計劃,布置的任務,有沒有去檢查?檢查了有無反饋?反饋了有無糾偏?糾偏有無輔導?

在筆者曾服務的華為公司,計劃、統計、審計是計劃管理的一個PDCA的閉環,如下:

高效團隊之八:如何進行計劃管理——以華為公司為例

???

要想制定精準的計劃,必須有規范的流程、經驗數據庫、和具備相應技能的人。規范的結構化的流程為制定計劃提供了有效的依據,使積累經驗數據庫成為可能,并為職業化經理奠定了基礎。如在華為建立IPD流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仙子阿項目的實際周期與計劃周期的偏差率不會超過5%。

統計即我們所說的計劃控制。審計即將計劃和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以便采取糾偏措施。計劃的控制和審計也是分層分級的進行管理,因為不同層級的管理人員關注的重點不同。

華為公司采用的是三級項目管理體系:

高效團隊之八:如何進行計劃管理——以華為公司為例

???

在華為公司,在研發管理中常用的計劃控制的手段有:項目報告、項目會議管理、里程碑管理、風險管理、技術評審、項目變更管理、項目共問題管理機制、計劃測評、非正規控制如走讀等。

項目報告需要注意的是,匯報和反饋一定要相互對應。業務與質量相互牽制,以免出現為了趕計劃和忽略質量的現象。如華為公司的項目匯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以達到質量和進度的平衡:

高效團隊之八:如何進行計劃管理——以華為公司為例

在華為公司,常用的匯報關系如下:

高效團隊之八:如何進行計劃管理——以華為公司為例

華為公司常用的其他計劃管理手段如項目會議管理、里程碑管理、風險管理、技術評審、項目變更管理、項目共問題管理機制、計劃測評、非正規控制如走讀等,在下期繼續進行分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