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集成的戰略執行管理系統

發布日期:
2020-06-10

瀏覽次數:

從戰略到執行(DSTE,DevelopStrategy To Execution)的端到端流程中,戰略執行無疑是企業的一個薄弱環節,據調查:


只有10%的企業戰略得到了有效執行!(來自《財富》雜志)

國內70%以上企業總經理/總裁/CEO認為戰略沒有有效落地?。▉碜浴侗本┐髮W商學院戰略洞察》)


打造集成的戰略執行管理系統


然而,在企業管理實踐中,與戰略執行相關的管理手段倒是不少,如績效管理、運營管理或經營計劃執行監控管理、預算管理、人員評價與激勵、經營分析等,而且也設立了相應的職能管理部門,如HR部門、運營或經營管理部管、財務部、企業管理部等。

但在實際運行中,發現這些管理舉措相互割裂或脫節,存在“多張皮”現象,如績效管理的過程游離在運營過程之外,預算管理往往是孤立地運行等,另一方面,相關數據與信息也是散落在各個地方,存在十幾個統計報告系統,“信息孤島”現象突出,經理和領導們很難掌握實際的執行情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更不要說獲得輔助決策的信息。

很多企業也不斷投資和實施相關的IT系統,從最早的報表工具、EIS(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系統,到預算系統、BI工具、OLAP在線分析程序、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系統等。但這些IT工具,要么是從會計報告的角度開發的,要么只是著眼于局部應用,其實對戰略執行的支撐作用不大,而且很多IT系統由于缺乏業務應用的牽引,本身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與應用,如預算IT系統只是用于預算值與實際值的錄入與查詢,因為缺乏滾動預測的流程和方法,預算管理的監控功能基本沒有發揮出來。

面對這種情況,的確很有必要構建一個集成化的戰略執行運營管理系統,而且這個系統是通過集成的IT系統來支撐的,于是在21世紀初的美國,企業績效管理(EPM,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的概念和系統應運而生,目的是為支撐企業戰略執行建立一系列管理過程和管理軟件。

EPM標準化組織給企業績效管理(EPM)作了如下定義:


◆?是一組集成和閉環的管理和分析流程,這些流程由信息技術支持,以滿足財務和運營活動的需要;

◆?是設定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然后衡量和管理績效以達成目標的業務使能器(Enabler);

◆?核心的EPM流程包括經營及財務計劃、組織績效計劃、合并報表及報告、建立模型、分析、KPIs監控。


【注】對于EPM,最開始稱BPM(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為了區別于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改為EPM,也有機構稱之為CPM(Corpor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漢捷咨詢認為:企業績效管理(EPM)是支撐戰略執行過程的一系列管理過程與應用軟件,它從戰略目標出發,通過設立策略目標、目標分解、績效計劃、執行監控、財務報告、分析決策等一系列閉環并由數字化技術及應用系統支撐的流程,管理公司戰略的執行過程并達成目標。實質上,EPM就是集成的、數字化的戰略執行管理系統。

我們知道,華為從2001年開始推行系統化的戰略管理體系,建立DSTE流程,除了前面的SP/BP制定,就是后面的戰略執行。在戰略執行運營管理方面,華為雖然沒有叫EPM,但做法上就是按照EPM的理念和實踐運作的,如華為任總在2004年述職報告中就強調:持續構建融合經營績效、計劃預算、成本控制、評價激勵、風險監控為一體的經營與績效管理機制。后面華為在各業務系統成立質量與運營部,在戰略部門的整體指導下,由該部門牽頭,在財經管理部、人力資源部等部門的協同下,為戰略執行運營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企業實施EPM體系,不僅需要建立或優化相關管理流程/制度與組織,而且需要構建支撐的IT系統,還需要導入戰略解碼方法與過程,使EPM切實落實公司戰略目標。漢捷咨詢經過多年研究和實踐,提出了戰略解碼與企業績效管理(EPM)整體框架,如下圖:


打造集成的戰略執行管理系統


按照以上框架,漢捷咨詢建議遵循“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從三個方面逐步實施企業績效管理(EPM)體系:

◆?戰略解碼方法與過程導入

◆?基于EPM整體框架,對相關戰略執行管理體系進行優化與集成

◆?EPM數字化平臺打造


綜上,企業績效管理(EPM)為戰略執行而生,貫徹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借助數字化技術進步的翅膀,正在成為企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