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已經越來越意識到新產品開發項目需要市場、銷售、制造、采購、服務、財務等非研發部門的參與,嘗試建立跨部門的項目組,安排相關人員參與項目,但是效果如何呢?在漢捷咨詢對很多企業調研診斷過程中,經常聽到項目經理們的反饋:
“相關部門人員是被動參與,有時好像是我們去求他做事情”
“市場營銷、服務部門的人員往往參與更少,總是有到外面出差等理由,而且這些部門在公司地位高,我們難協調得動”
“即使來參與項目也做不了主,有什么問題都得去請示部門經理”
“部門主管不太愿意派優秀人員到項目中來,擔心這樣會耽誤部門的日常工作”
“派到項目的人員感到部門工作任務重、更重要,因為要考核,所以參與項目的積極性不高”
“有些部門派到項目中的人員來更換,說有更緊急的事情要去救急”
﹒﹒﹒﹒﹒﹒
為什么非研發部門參與產品開發過程的積極性低?漢捷咨詢認為,這首先是對研發概念的認識問題。傳統上對產品研發的定義是把產品實體開發出來,主要關注技術實現或者功能及性能的實現。這種定義是片面的,因為產品研發的根本目的是滿足客戶的需求,所以應該把客戶關注的需求要素都開發出來。客戶關注的需求不僅包括功能及性能,還包括價格、服務、形象、渠道策略、交付方式、營銷策略、使用體驗等,把這些要素集合為一個整體,即構成了產品包(Offering)。因此,研發實質上應該是產品包的研發,而不僅是產品實體的研發。基于產品包研發的概念,那么研發就不僅是研發部門的事情,而是各部門共同負責和參與的一項綜合性活動,參與產品開發過程是非研發部門的一項本職工作。
盡管樹立了產品包研發的概念,非研發部門還是覺得自己主要負責已上市產品運營的各項工作,對于新產品開發工作就沒有那么重視了,所以,非常有必要認識到非研發部門參與新產品開發過程的重要性。漢捷咨詢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共同完成產品包開發,更全面、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市場營銷部門參與前期客戶需求的開發和定義,制造、服務、財務、采購等部門提出可制造性、可維護性、可采購性、目標成本等內部需求,從而形成完整清晰的產品包需求,采用并行工程的方法,由各部門構成的跨部門團隊共同實現產品包需求。
2、促進新產品商業化成功。漢捷咨詢發現,在傳統的產品開發中,更多是關注技術實現的開發,待產品開發出來要上市時,發現相配套的營銷策略、培訓資料、服務規程、制造文檔、物料請購等都未準備好,只能臨時抱佛腳,造成這些工作做得又粗放又緩慢,導致新產品遲遲形成不了銷售規模。所以,非研發部門一開始就參與開發,在過程中完成各領域的工作,將有力促進新產品商業化進程。
3、有利于非研發部門的工作規劃。從產品的角度看,非研發部門也是圍繞產品開展工作的,只是更多是關注已上市產品。如果在產品上市之前的新產品開發過程中非研發部門就充分參與,無疑將起到未雨綢繆的效果。
4、改進非研發部門的工作,提升專業能力。產品包開發需要非研發部門的專業能力的支撐,而非研發部門在參與開發過程中,也可以找到專業能力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尤其是與其它專業能力之間的配套要求,這無疑會不斷提升各部門的專業能力。
5、培養復合性人才。非研發部門派出的人員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開展工作和解決問題,得到部門主管的支持和輔導,而且透過跨部門團隊的協同機制,與其他專業人員共同探討、交流、解決問題,這不僅促使他們/她們專業能力不斷提升,而且使他們/她們逐步具備了綜合性的視野和技能。
可見,非研發部門充分、全程參與新產品開發的過程,不夠對于產品績效還是部門工作績效都是非常有利的,的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非研發部門沒有理由不重視!另外,從時間管理的角度看,已上市產品的運營工作對于非研發部門來說是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而參與新產品開發過程是重要但非緊急的事情,按照時間管理的原則,非研發部門對于新產品開發工作應分配足夠的資源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