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開發出樣機,測試通過后,并不意味著技術成熟,可以批量生產了。因為,開發階段,樣機是在實驗室環境下,由開發人員(高技能人員,高成本)裝配調試成功的,到批量生產階段,在生產線環境下,由生產人員(低技能人員,低成本)完成生產。尤其是系統產品,總裝調試是比較復雜的,如果工藝不成熟,總裝調試就非常困難,仍然需要高技能的人員才能完成,要不產品的一次通過率與成品率很低。這都會使得產品的制造成本很高,或產品質量無法保證。
中試,就是樣機測試通過后,大批量投產前的試生產環節。其基本目的就是使產品設計在生產線環境下盡早暴露問題,并加以解決,使生產工藝趨向成熟,實現拷貝生產。所以,在中試階段,盡管往往由生產部門組織生產(對于沒有獨立的中試部門的企業),但其責任主體仍在開發部門,開發人員提供全程的技術支持,而生產部門的技術人員共同參與。生產技術人員的任務是:協助開發人員開展在生產環境下的試生產工作,學習新產品的工藝技術,并共同解決生產中發現的技術問題。中試完成后,大部分開發人員回到開發部門,開展另外的新產品開發,由生產技術人員承擔今后批量生產過程中的技術保障工作。
可見,中試過程既是工藝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實現技術由開發部門向生產部門轉移的過程。這期間,根據需要,還可以培養出一批新的技術人員,包括生產與市場方面的技術支持人員,系統調試人員等。
另外,中試環節也是測試新產品的市場反應的需要。產品小批量面市,探明市場需求后,再開始大批量生產,避免不必要的庫存積壓,降低市場變化帶來的財務風險。
可見,中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工藝技術,保證可生產性,提高成品率和質量穩定性,降低生產成本。
?2、培養技術人員,完成技術由開發部門向生產部門的轉移。使有經驗的開發人員能夠從 生產乃至今后的售后維護工作中擺脫出來,從事更具挑戰性的新的開發項目中去。
?3、試探市場反應,降低財務風險。
如此看來,中試的使命可以這樣描述:
完善產品設計質量,為生產和市場服務,加快開發成果商品化的進程。